2015年起,我國全面禁用死囚器官。我國是世界第二器官移植大國,但公民自愿捐獻器官率較低。當前較流行的說法是:我國每年大約有150萬器官衰竭患者,有30萬適合器官移植方式治療,每年僅有1萬多人能得到器官移植的救治。
相比之下,僅有2000萬人口的斯里蘭卡,竟然是全世界最大的眼角膜捐贈國!斯里蘭卡已在無償捐贈角膜志愿書上簽上名字的人就有百萬人之巨,斯里蘭卡每一任總統都捐獻了眼角膜。
為什么中國很多人不愿意捐獻器官?這里既有“身體發膚,受之父母”的傳統觀念影響,還有不少人存在“免費捐器官,換個器官卻要花幾十萬”等困惑。為何器官捐獻自愿無償,而移植患者需要支付費用?器官分配又遵循什么原則?怎么捐獻器官?
為何器官捐獻自愿無償 而移植患者需要支付費用呢?
器官本身沒有任何費用,但是在移植過程會產生相關醫療費用,具體依據是:《人體器官移植條例》第二十一條: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,除向接受人收取下列費用外,不得收取或者變相收取所移植人體器官的費用:
1、摘取和植入人體器官的手術費;
2、保存和運送人體器官的費用;
3、摘取、植入人體器官所發生的藥費、檢驗費、醫用耗材費。
捐受雙方是否可以了解對方信息?
根據國際慣例及我國現行政策,在捐獻者和接受者之間采用雙方互不知曉信息的“雙盲原則”。如果捐獻者和接受者雙方需要,相關工作人員會告知捐獻者家人有關器官接受者移植手術后的進展,并且可擔任“捐”與“受”雙方的聯系,傳遞關懷;如果捐受雙方同意見面,相關工作人員會進行安排,并提供相應幫助。
器官捐獻后是否會令遺體遺容受損 影響遺容?
器官摘取手術采用嚴格的外科手術標準,手術后醫師會仔細縫合并且維護遺體外觀。整個過程中,醫護人員會絕對尊重遺體、遺容,并最后恢復遺體原貌。
因器官捐獻而產生的費用,需要由捐獻者家人承擔嗎?
凡捐獻者去世后因器官捐獻而產生的費用,均無需家屬負擔。
想捐獻器官 怎么登記?
年滿18周歲的公民,帶上自己的身份證,到就近登記器官捐獻管理機構填寫并遞交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表》,或登陸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進行線上登記。此外,還可以通過郵寄、傳真等形式向登記管理機構遞交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表》。
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表》具有法律效力,但志愿者有權撤銷登記。
由于相關法律的規定,捐獻必須經過配偶、父母、子女共同的書面同意方可進行;因此,進行志愿登記時,最好征求所有家人意見。
我們別讓捐獻者寒心
目前我國對捐獻者的身后事沒有配套優惠措施。記者采訪時,有人表示,一個人捐獻了自己的器官,救了另外一條甚至數條生命,在他的身后事上,比如火化、殯葬費等方面卻得不到任何撫恤,會令捐獻者寒心。
再就是醫療費用問題。2014年,中國人體器官捐獻中心處理的捐獻案例1699個,挽救了3400多人。“這些捐獻者往往面臨大量的醫療債務,1200多人需要這方面的救助。去年國家大約撥付了84萬元,遠遠不夠。”中國人體器官捐獻中心業務部副部長高新普說。
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等專家特別指出,對捐獻者身后的困難家庭給予救助,絕不等于器官“買賣”或“交易”。要明確捐獻者家庭申請救助的程序,掌握適宜的救助標準,既要確保捐獻人和法定受益人的基本權益,又不能讓器官捐獻“自愿無償”的原則被扭曲。
一些器官捐獻者的家屬表示,希望對人體器官捐獻者困難家庭,進行人道撫恤或困難救助,并協同為捐獻者家屬提供緬懷親人的場所,建立紀念墓地、紀念林、紀念碑或紀念網站,緬懷和紀念器官捐獻者。
轉自:央視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