震后互救要注意5方面事項:
一、先救近處的人。不論家人、鄰居,還是萍水相逢的路人,只要近處有人被埋就要先救他們,舍近求遠,跑很多的路,往往錯過救人的時機,造成不應有的損失。
二、先救青壯年和醫生等專業人員,這樣可以讓他們在救災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。
三、先救容易救的人,這樣可以加快救人速度,盡快擴大救人隊伍。
四、先救生,后救“人”,每救一個人時,先把其頭露出,使之能呼吸,立刻轉救下一個,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救治多個人。
五、扒挖接近被埋壓人時,不可使用利器;扒挖時要注意分清哪些是支撐物,哪些是一般的埋壓物,不可破壞原有的支撐條件,對人員造成新的傷害。扒挖時應盡早使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,以便新鮮空氣注入;還可先將水、食物或藥品送入以增強其生命力;扒挖過程中灰塵太大時,可噴水降塵,以免被救人員窒息。對難以扒挖者,可作一個記號,以利專業救助人員施救。
地震逃跑十大法則:
1. 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
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。首先應顧及的是您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。首先,在重心較低、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,并緊緊抓牢桌子腿。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,無論如何,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。
2. 搖晃時立即關火,失火時立即滅火
大地震時,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。地震的時候,關火的機會有三次:
第一次機會 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
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,即刻互相招呼,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、煤氣爐等。
第二次機會 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
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,放在煤氣爐、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,那是很危險的。大的晃動停息后去關火。
第三次機會 在著火之后
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,在1-2分鐘之內,還是可以撲滅的。為了能夠迅速滅火,請將滅火器、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。
3. 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
地震發生后,慌慌張張地向外跑,碎玻璃、屋頂上的磚瓦、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,是很危險的。此外,水泥預制板墻、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,不要靠近這些物體。
4. 將門打開,確保出口
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,由于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,打不開門。請將門打開,確保出口。平時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里,如何逃脫的方法,準備好梯子、繩索等。
5. 戶外的場合,要保護好頭部,避開危險之處
當大地劇烈搖晃,站立不穩的時候,人們都會有扶靠、抓住什么的心理。身邊的門柱、墻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。但是,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,實際上卻是危險的。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制板墻、門柱等躲避。
在繁華街、樓區,最危險的是玻璃窗、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。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。
在樓區時,根據情況,進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較安全。
6. 在百貨公司、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
在百貨公司、地下街等人員較多的地方,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。請依照商店職員、警衛人員的指示來行動。請鎮靜地采取行動。
如發生火災,即刻會充滿煙霧。以壓低身體的姿勢避難,并做到絕對不吸煙。
在發生地震、火災時,不能使用電梯。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,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,一旦停下,迅速離開電梯,確認安全后避難。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,請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系、求助。
7. 汽車靠路邊停車,管制區域禁止行駛
發生大地震時,汽車會象輪胎泄了氣似的,無法把握方向盤,難以駕駛。必須充分注意,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。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,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。附近有警察的話,要依照其指示行事。
8. 務必注意山崩、斷崖落石或海嘯
9. 避難時要徒步,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,絕對不能利用汽車、自行車避難。
10. 不要聽信謠言,不要輕舉妄動
在發生大地震時,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搖。為防止混亂,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,冷靜地采取行動,極為重要。相信從政府、警察、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信息,決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,不要輕舉妄動。
四種常用的快速止血方法:
壓:
當傷口流血時用手按住出血區。分兩種:一種是傷口直接壓迫,無論用干凈紗布還是其他布類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區,都能有效止血。另外一種是指壓止血法。用手指壓在出血動脈近心端附近的骨頭上,阻斷運血來源,以達到止血目的。后者需要培訓。
包:
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紗布、繃帶、彈性繃帶或干凈的棉布或用棉織品做成的襯墊。包扎的原則是先蓋后包,力度適中。先蓋后包,即先在傷口上蓋上敷料(夠大、夠厚的棉織品襯墊),然后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包扎。這是因為常用的普通紗布容易摩擦傷口,給后續處理增加難度。力度適中指的是包扎后應止血有效,檢查遠端的動脈還在搏動;包扎過松,止血無效;包扎過緊,會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。
塞:
用于腋窩、肩、口鼻或其他盲管傷和組織缺損處的填塞止血法,是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填塞,直至確實止住出血。填實后,傷口外側蓋上敷料后再加壓包扎,達到止血目的。此方法的危險在于用壓力將棉織品填塞結實可能造成局部組織損傷,同時又將外面的臟東西帶入體內造成感染,所以,除非必要時,盡量不采用此法。
捆:
止血帶止血法,通常用于手術時,用以控制肢體出血是有效的,但可能造成神經和肌肉的損傷,也會因肢體缺血引起全身性并發癥,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,不要使用此法。
1.止血帶不直接與皮膚接觸,利用棉織品做襯墊。
2.上止血帶松緊要合適,以止血后遠端不再大量出血為準,越松越好。
3.止血帶定時放松,每40分鐘—50分鐘松解一次,松解時要用手進行指壓止血2分鐘-3分鐘,然后再次扎緊止血帶。
4.做好明顯標記,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,并告訴接替人員。上止血帶總的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-3小時。
高樓避震的三大策略:
策略一:震時保持冷靜,震后走到戶外。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,國內外許多起地震實例表明,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,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筑物時,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。因此專家告誡,室內避震條件好的,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。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,則盡可能從室內跑出去。特別要牢記的是,不要滯留床上;不可跑向陽臺;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;不可跳樓;不可使用電梯,若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,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。另外,要立即滅火斷電,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。
策略二:避震位置至關重要。住樓房避震,可根據建筑物布局和室內狀況,審時度勢,尋找安全空間躲避。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。
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當躲在廚房、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,盡量離爐具、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。若廚房、衛生間處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,且隔斷墻為薄板墻時,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。此外,不要鉆進柜子或箱子里,因為人一旦鉆進去后便立刻喪失機動性,視野受阻,四肢被縛,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于被救;躺臥的姿勢也不好,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,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,而且很難機動變位。
策略三:近水不近火,靠外不靠內。不要靠近煤氣灶、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;不要選擇建筑物的內側位置,盡量靠近外墻,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面;盡量靠近水源處,一旦被困,要設法與外界聯系,除用手機聯系外,可敲擊管道也可打開手電筒。
災害發生使用手機切記三點:
一是不要連續重復撥打,應等一兩分鐘再撥。發生災害后,很多人由于著急就不停地撥號,這樣,對方也打不通你的手機,你也無法撥通對方的號碼。二是盡量長話短說,因為災害發生后,通信資源突然相對緊張,通話時應該長話短說,只要簡單報一下平安就掛機,這樣可以讓有限的通信資源在災害期間為更多的人使用,這樣做也是一種為他人著想、遵守社會公德的表現。三是不要只使用一種通信手段,可以嘗試發送短信,如果身邊能上網,也可以嘗試利用互聯網上的即時通信手段,不僅能達到溝通的效果,也可以減少通信堵塞。
文來自:三聯網
了解更多知識,點擊標題下方:“現場急救白金十分鐘”關注我們吧!